聖芳濟學堂

歷史字典解釋

學校名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)由法國天主教聖母會在上海法租界設立。校舍簡陋,初僅招收四名外僑兒童入學,後學生人數漸增,並於光緒六年(1880)添招中國兒童入學,肄習英文、法文、拉丁文、中文、數學、音樂等課程。十年,遷校至虹口新校舍。後因中國學生與日俱增,遂另加一部。自光緒六年至十九年共有二百八十六名中國學生就學。生活貧困的學生除免收學費外,還供給衣履。該校為存在時間較長、較著名的教會學校之一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學堂的解釋 學校的舊稱詳細解釋.學校的舊稱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江水一》:“始 文翁 為 蜀 守,立講堂作石室於南城。 永初 後,學堂遇火,後守更增二石室。” 唐 韓愈 《秋懷》詩:“學堂日無事,驅馬

歷史知識推薦:蒲昌海

即今新疆東南部的羅布泊。自漢至唐稱為蒲昌海,又名鹽澤、牢蘭海、泑澤、輔日海、臨海。地當西域的東方門戶,為當時東西交通主要路線所經。古時蔥嶺河今喀什噶爾河、于闐河今和田河合流後即今塔里木河,注入蒲昌海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聖芳濟學堂歷史

相關歷史

聖芳濟學堂_聖芳濟學堂介紹_歷史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