禘祫
古代祭名。屬先秦“五禮”中之吉禮。天子、諸侯於宗廟祭祀祖先,五年一次為褅,三年一次為袷。禘袷合稱為“殷祭”。祭高祖以上者於高祖廟,高祖以下者於本祖分廟。三年之喪畢,次年一禘,其後三年一袷。先秦以後各朝帝王沿襲其制,皆於太廟祭,起自始祖。各代又據不同情況在配享和祖宗神主世序數的合、分上有所不同。在禘袷祭時上,各朝各代也有所不同。如明朝初期只有袷禮,因朱元璋以為無法得始祖所出,不舉行禘禮。至嘉靖十年(1531),始定設一虛位,並以朱元璋神主為配享。十五年更定禮制,以每年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祭太祖、成祖及七宗之神主,稱時袷。冬季中旬,祭德、懿、熙、仁四祖及太祖、成祖、七宗之神主為太祫。後改為每年歲除日舉行大祫禮。
禘祫字典分解
禘祫的解釋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種隆重儀禮。或禘祫分稱而別義,或禘祫合稱而義同,歷代經傳,說解不一。 章炳麟 以為,“禘祫之言,詾詾爭論既二千年。若以禘祫同為 殷 祭,祫名
禘的解釋 禘 dì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裡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:“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以其祖配之。” 古代宗廟四季祭祀之一。 細察:“觀者禘心。” 筆畫數:13; 部
祫的解釋 祫 xiá 古代天子或諸侯把遠近祖先的神主集合在太廟裡進行祭祀。 筆畫數:10; 部首:礻; 筆順編號:45243412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