滬杭甬鐵路

歷史字典解釋

上海至杭州、寧波鐵路。初名蘇杭甬鐵路。清光緒二十四年(1898)曾訂立中英蘇杭甬鐵路草約,擬由英國借款代築,浙江紳商於三十一年成立商辦鐵路公,奏準招股興築全浙鐵路,並於次年九月開工先築蘇杭。江蘇亦組成商辦鐵路公司,蘇路於三十三年三月開工,次年上海至楓涇段通車,長70.69公里。在英國脅迫下,清廷下令重申借英款,只準紳商搭股,激起兩省人民收迴路 * 爭的高漲。三十四年二月,《中英滬杭甬鐵路借款契約》成立,工程起點改為上海,與滬寧路相接,由郵傳部出面借英款一百五十萬鎊,轉借浙、蘇兩路公司,鐵路仍歸“商辦”,但要聘英人為總工程師。宣統元年(1909)兩路公司又提出廢約、退款和撤回英總工程師的要求,後終於迫使清政府將該項借款移作開封徐州鐵路借款。浙路於宣統元年修至楓涇,與蘇路接軌。自上海至杭州閘口,共長186.15公里。1913年寧波至曹娥江78公里通車。杭州至曹娥江段1937年完工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鐵路的解釋 行駛通道或軌道的一種,由鋼軌構成,早先是由木製,但現在通常為鋼製,通常由鋼軌首尾相接鋪成兩條線,構成供車輛行駛的永久性道路;按這樣形式鋪設兩條或多條軌道的路詳細解釋亦作“銕路”。有鋼軌的供火車行駛的

歷史知識推薦:支掌

見“節度掌書記”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滬杭甬鐵路歷史

相關歷史

滬杭甬鐵路_滬杭甬鐵路介紹_歷史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