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安興寶寺碑

歷史字典解釋

大理國碑刻。立於大理國元亨二年(南宋淳熙十三年,1186),存雲南姚安縣興寶寺,今存縣文化館。碑高1.28米,寬0.77米,厚0.24米,碑首有佛像浮雕。碑上共刻兩篇碑文,均左行,正書。一為《興寶寺德化銘》,共三十三行,行五十或五十一字,頌讚大理國“上公”高踰城光之功績及修建興寶寺事。一為《褒州陽派嵇肅靈峰明帝記》,共八行,行五十四字,記載高踰城光祭祀嵇肅山神之盛典。均為楊才照撰。碑文書法勁,辭文典雅,為研究大理國和白族高氏史跡的實物資料。碑背還有北元宣光六年(明洪武九年,1376)刻的《重修興寶寺續置常住記》一篇,乃後刻。怒人 亦稱怒子、弩人。怒江及瀾滄江兩岸古老民族之一,由早期居住在今雲南福貢、貢山的土著和唐代盧鹿蠻的一部發展而來。歷受麗江納西木氏土官、察瓦龍藏族土官和喇嘛寺院及蘭坪菟峨白族羅姓土官的統治。從事農業,地區間發展不平衡,有的耕作較粗放,兼營採集和狩獵。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貢山、福貢、碧江、維西、蘭坪等縣。

歷史知識推薦:段興智

?—約 宋時後理國主。白蠻白族。宋淳祐十一年繼立,改元天定。寶祐元年,蒙古憲宗三年,忽必烈進軍雲南,至大理城下。他奔善闡今昆明。蒙古大將兀良合 * 攻善闡,又逃至昆澤今宜良被擒,遂降。次年,獻地圖,請悉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姚安興寶寺碑歷史

相關歷史

姚安興寶寺碑_姚安興寶寺碑介紹_歷史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