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東路
北宋至道三年(997)所定十五路之一。治并州(後升太原府,治今山西太原市),轄境約當今山西內長城以南,龍門山、稷山、王屋山、太行山以北及陝西東部的吳堡、佳縣、神木、府谷等縣地。金天會六年(1128)分為南北兩路:北路治太原府,轄境約當今山西長城以南,中陽、靈石、太谷、昔陽等縣以北及陝西吳堡、佳縣、神木等縣地;南路治平陽府(治今山西臨汾市),轄境相當今山西南部及河南修武、武陟等縣以西的黃河以北地區。蒙古廢。
河東路字典分解
河東的解釋 [Hedong] 古地區名。黃河流經山西、陝西兩省,自北而南的一段之東部,指今之山西省。秦漢時置河東郡、唐初 置河東道,開元間又置河東節度使,宋置河東路,明廢
路國語字典 路 lù 道,往來通行的地方:道路。公路。水路。陸路。路途。路程。路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狹路相逢。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、途徑:思路。生路。出路。路子。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