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色
古代統治者所崇尚的車騎服飾顏色。秦漢皇帝為表示受命於天,在建立新王朝後,依五德終始說改定正朔,並規定相應的服色制度。秦始皇統一後,自以為獲水德,服色尚黑。西漢初年沿襲秦制,但服色尚赤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採納司馬遷等人的建議,頒行《太初曆》,服色尚黃。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,於建武二年(26)正式定為火德,服色改為尚赤。歷代沿襲,服色各有不同。
服色字典分解
服色的解釋 (1).車馬和祭牲的顏色。歷代各有所尚。《禮記·大傳》:“改正朔,易服色。” 鄭玄 註:“服色,車馬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謂 夏 尚黑, 殷 尚白, 周 尚赤,
服的解釋 服 fú 衣裳:服裝。制服。 穿衣裳:服喪。服用(a.指穿衣服、用器物;b.吃藥)。 作,擔任:服務。服刑。服兵役。 順從:信服。佩服。降(xi俷g )服。服辯
色的解釋 色 sè 由物體發射、反射的光通過視覺而產生的印象:顏色。色彩。色相(xi刵g )。色調(di刼 )。 臉上表現出的神氣、樣子:臉色。氣色。色厲內荏。 情景,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