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國衛
明洪武十二年(1379)於昌國縣(今浙江舟山市)置昌國守御千戶所,十七年升為衛。二十年因廢縣,遷衛於浙江象山縣南東門山(一作天門山)。二十七年因東門懸海,薪水艱阻,復徙至縣西南後門山。跨山為城,周七里。永樂、成化、嘉靖間屢加修葺,為海防重地。清順治十七年(1660)廢。
昌國衛字典分解
衛國語字典 衛 (衛) wèi 保護,防護:保衛。捍衛。衛道(衛護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,如“衛衛士”)。衛戍(警備,多用於首都)。衛冕。 防護人員:警衛。後衛。 古代稱驢:
明洪武十二年(1379)於昌國縣(今浙江舟山市)置昌國守御千戶所,十七年升為衛。二十年因廢縣,遷衛於浙江象山縣南東門山(一作天門山)。二十七年因東門懸海,薪水艱阻,復徙至縣西南後門山。跨山為城,周七里。永樂、成化、嘉靖間屢加修葺,為海防重地。清順治十七年(1660)廢。
衛國語字典 衛 (衛) wèi 保護,防護:保衛。捍衛。衛道(衛護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,如“衛衛士”)。衛戍(警備,多用於首都)。衛冕。 防護人員:警衛。後衛。 古代稱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