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山崖壁畫

歷史字典解釋

壯族古代崖壁畫。分布在廣西寧明、龍州、崇左、扶綏、大新、憑祥等市、縣境內左江沿岸峭壁上。其中寧明花山崖畫長達170米,高44米,人像多至一千三百餘個,規模最大,因以得名。崖畫以人像為主,最高者3米,最矮者30厘米,大多是雙手上舉,兩足叉開,間有動物、刀劍、銅鼓、銅鐘、划船等圖像,均呈赭色。筆調粗獷有力,風格古樸。繪製年代有戰國西漢東漢至隋唐諸說;繪者族屬有西、烏滸、駱越等說;畫意有慶豐收、祀神鎮鬼及戰爭凱旋等說。對研究壯族地區古代歷史與文化有重要價值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壁畫的解釋 繪在牆面上的畫詳細解釋繪在壁上的畫。原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種圖形,以記事表情,是最早的壁畫。據歷史記載, 漢武帝 畫諸神像於 甘泉宮 , 宣帝 圖功臣像於 麒麟閣 ,也都是壁畫。自 魏 晉 到

歷史知識推薦:曇摩迦羅

一譯曇柯迦羅。中天竺今印度人,其名意譯“法時”。僧人。三國魏嘉平二年至洛陽,諸僧共請譯戒律,乃在白馬寺譯成《僧祗戒心》即《大眾部戒律節要》,並集眾僧受戒,中國佛教戒律始於此。曇石山文化 見“曇石山遺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花山崖壁畫歷史

相關歷史

花山崖壁畫_花山崖壁畫介紹_歷史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