蠶鹽

蠶鹽怎么寫好看

蠶鹽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宋代在農村按戶配售食鹽的制度。五代後唐(923—936)時,農村育蠶,官府按戶配鹽,蠶事畢,人戶隨夏稅納錢絹,稱蠶鹽。宋因之,仍在京東、京西、開封府等地實行。慶曆元年(1041)以後,官不給鹽而百姓納錢如故。至和中,乃令百姓減納蠶鹽錢十分之三。直至南宋,仍保留這種對農民的無償勒索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蠶鹽的解釋 五代 至 南宋 政府在農村按戶配售食鹽的制度。二月育蠶時按戶配鹽,六月新絲上市,繳納夏稅時收錢,故稱。《資治通鑑·後晉高祖天福七年》:“先是 河 南、北諸州官自賣海鹽,歲收緡錢十七萬;又散蠶鹽斂民錢。
  • 蠶的字典解釋 蠶 (蠶) á 昆蟲,有“家蠶”和“柞(?)蠶”,通常指“家蠶”,吃桑葉,吐絲做繭。絲可織綢緞。“柞蠶”吃柞樹葉,絲可織繭綢:蠶絲。蠶繭。蠶食。蠶寶寶(蠶的愛稱)。 筆畫數:; 部首:蟲; 筆順編號
  • 鹽的字典解釋 鹽 (鹽) á 無機化合物,一種有鹹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體,成分是氯化鈉,用來製造染料、玻璃、肥皂等,亦是重要的調味劑和防腐劑(有“海鹽”、“池鹽”、“井鹽”、“岩鹽”等種類):鹽巴。鹽滷。鹽分(坣 )

歷史知識推薦:十五喧

地名。即今雲南瀘水縣登埂南部、怒江西岸之十五喧。明代屬雲南永昌府。為蒲人布朗族村寨名。明末徐霞客游雲南至上江時,該地歸土官早龍江管轄。清以後,地名仍存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蠶鹽歷史

相關歷史

蠶鹽_蠶鹽介紹_歷史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