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陽樓
唐建,即今湖南嶽陽市城西門樓。正對洞庭湖,遙望君山,風景頗勝。宋范致明 《岳陽風土記》: “岳陽樓,城西門樓也。下瞰洞庭,景物寬闊。唐開元四年,中書令張說除守此州,每與才士登樓賦詩,自爾名著。” 杜甫 《登岳陽樓》 詩: “昔聞洞庭水,今上岳陽樓。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” 北宋慶歷四年 (1044) 重建,范仲淹撰 《岳陽樓記》。《方輿勝覽》 卷29岳州: 岳陽樓 “滕宗諒 (子京) 作而新之,范希文 (仲淹) 為之記,蘇子美 (舜欽) 書其丹,邵疎篆其首,時稱四絕”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牆上。是著名的江南三大樓閣之一,歷有“洞庭天下水,岳陽天下樓”的盛譽。相傳始為三國吳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台。唐開元四年(716年)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,在此修樓,正式定名為岳陽樓。杜甫有《登岳陽樓》詩:“昔聞洞庭水,今上岳陽樓。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戎馬關山北,憑軒涕泗流。”北宋慶曆五年(1045年),滕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,並請范仲淹撰《岳陽樓記》,至是名聲益大。後幾經興廢,清光緒六年(1880年)再建。主樓平面呈長方形,寬17.24米,深14.54米,三層通高19.72米,重檐盔頂,純木結構,四面環以明廊,腰檐設有平座,建築精湛,氣勢雄偉。主樓右有“三醉亭”,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;左為“仙梅亭”,據傳明崇禎年間維修中挖出一石板,上有似枯梅的花紋,時人視為仙跡,故名。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嵌立在亭中。樓內有清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寫的《岳陽樓記》木雕屏。建國後,幾經維修,連同附近地區闢為公園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主要組成部分。
岳 陽 樓
岳陽樓字典分解
岳陽樓的解釋 湖南省 岳陽市 西門古城樓。相傳 三國 吳 魯肅 在此建閱兵台, 唐 開元 四年(公元716年)中書令 張說 謫守 巴陵 (即今 岳陽市 )時在舊閱兵台
樓國語字典 樓 (樓) lóu 兩層和兩層以上的房屋;亦指建築物的上層部分或有上層結構的,或指樓房的一層:樓房。樓梯。樓道。樓層。城樓。崗樓。閣樓。樓台。樓船。辦公樓。高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