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禦使
官名。唐聖歷中始以夏州領防禦使。安史之亂起,大郡、要害之地皆置,或稱防禦守捉使,位團練使下,掌本轄區軍事防務。有副使、判官等屬。其後,諸州刺史不帶團練使者多加此銜,或與團練使互兼。諸道不設節度使處或置都防御史以領軍務。五代後周顯德五年(958),定為準從五品。宋初分實任與遙領兩類,後多不赴本任,遂為武臣及宗室寄祿官。元豐改制,定從五品,位團練使下、觀察使上。遼、金俱置,為防禦州長官。遼位團練使下、刺史上,亦為防禦州長官。金位節度使下、刺史上,從四品,掌本管民政,兼防不虞,御製盜賊。元至正十七年(1357),以州縣正官兼,由宣慰使司節制。明崇禎十六年(1643),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,亦於所占要地設定。進北京後,改兵備為防禦使。
防禦使字典分解
防禦使的解釋 職官名。 唐 武則天 時始設於 夏州 , 安 史 之亂時分設於中原軍事要地,掌本區軍事,以刺史兼任,常與團練使互兼,以後廢置無常。至 宋 代為武將兼銜,官階
防禦的解釋 [defense] 防守抵禦
使國語字典 使 shǐ 用:使用。使勁。使役。使力。使錢。 派,差譴:使喚。使命。使女。 讓,令,叫:迫使。 假若:假使。即使。 奉命辦事的人:使者。大使。公使。使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