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知識>> 外朝

外朝

相傳周制天子諸侯皆有三朝:外朝一;內朝二:燕朝、治朝,為國君聽政之所。秦至漢初,京師諸官本無內外之分,丞相為百官之長,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。漢武帝為強化皇權,以侍中、常侍、給事中等近臣組成內朝,參與國家大事決策;以丞相為首下至六百石的朝官組成外朝,變為執行一般政務的機關。東漢初年,置司徒、司空、太尉三公,實際權力歸於尚書台。安帝以後,遇有災變,則策免三公。三國魏仍有內、外朝之分。

外朝字典分解

外朝的解釋 (1). 周 制天子、諸侯處理朝政之所。對內朝而言。《周禮·秋官·朝士》:“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。”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其在外朝,則以官,司士為之。” 鄭玄 注

外的解釋 外 wài 與“內”、“里”相對:外邊。外因。里應(y宯g )外合。外行(h俷g )。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:外國。外路(同“外地”)。外族。外省。外星人。 指“外

朝的解釋 朝 zhāo 早晨:朝陽。朝暉。朝暮。朝霞。朝氣。朝思暮想。朝令夕改。朝秦暮楚(喻反覆無常)。 日,天:今朝。明朝。 晨夕野暮 朝 cháo 向著,對著:朝向

多看看:外臣【歷史官職】

①春秋戰國列國大夫、士對別國君主的自稱。《儀禮 ·士相見禮》: “凡自稱於君”,“他國之人,則曰外臣”。《左傳 ·成公三年》: “以賜君之外臣首。”② 漢朝對有朝請貢納關係的周邊少數民族國家的稱呼。《漢書 ·匈奴傳》: “丞相長史任敞曰: ‘匈奴新困,宜使為外臣,朝請於邊。’” 1、對外國君主的自稱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:“凡自稱於君,士大夫則曰下臣;宅者在邦,則曰市井之臣;在野,則曰草茅之臣。庶

外朝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