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赤大距
天文學名詞。即黃道面和天赤道面之間的夾角,簡稱黃、赤交角。黃道上的冬至點、夏至點離赤道的距離最遠,所以古代稱之為黃赤大距。大約自東漢賈逵以後,此值取古度二十四度,約為23°40′。現代天文學研究得知:由於日、月、行星的攝動,使得黃赤交角有微小變化,每世紀約減少47″,經歷一萬五千年之後將逐漸增大。準確的黃赤交角ε計算公式為:
ε=23°26′21″.448-46″.8150T
-0″.00059T2+0″.001813T3,
其中T為自公元2000年算起的儒略世紀數。
天文學名詞。即黃道面和天赤道面之間的夾角,簡稱黃、赤交角。黃道上的冬至點、夏至點離赤道的距離最遠,所以古代稱之為黃赤大距。大約自東漢賈逵以後,此值取古度二十四度,約為23°40′。現代天文學研究得知:由於日、月、行星的攝動,使得黃赤交角有微小變化,每世紀約減少47″,經歷一萬五千年之後將逐漸增大。準確的黃赤交角ε計算公式為:
ε=23°26′21″.448-46″.8150T
-0″.00059T2+0″.001813T3,
其中T為自公元2000年算起的儒略世紀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