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寶郎
官名。唐顯慶三年(658)由符璽郎改名,員四人,從六品上,為門下省符璽局長官。居宮禁中,掌管皇帝璽印,事簡職重。神龍元年(705)改名符璽郎,開元元年(713)復舊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為寄祿官。無職掌,元豐改制後亦未除授。大觀元年(1107)始除,從七品,掌外廷符璽,別置內符寶郎掌宮內符璽。靖康元年(1126)罷。遼代置為南面朝官,掌門下省符寶司。金代置四員(一說十二員),掌皇帝符璽及金銀牌符,領符寶祗候(牌印祗候)、符寶典書(牌印令史)等,隸殿前都點檢司。元世祖中統元年(1260)置二員,至元十六年(1279)又立符寶局,給正六品印,十七年升正五品。十八年改符寶局為典瑞監,長官改稱卿,後又升為典瑞院,長官稱使。
符寶郎字典分解
符寶的解釋 見“ 符葆 ”。
郎國語字典 郎 láng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:大郎。郎才女貌。 對某種人的稱呼:貨郎。女郎。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:郎君。 封建時代的官名:郎中(a.古官名;b.中醫醫生)。侍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