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書侍郎
官名。三國魏置通事郎,為中書省屬官,掌草擬詔令,多選用文學之士,五品。後增設中書郎,亦稱中書侍郎。晉朝沿之,員四人,五品。東晉時,納奏、擬詔、出令之權轉歸他省,以此職一員值班西省,掌詔令起草。一度改稱中書通事郎。南朝擬詔、出令之權仍歸中書省,但由中書舍人執掌,侍郎職閒官清,成為諸王起家官。宋五品,梁九班,陳四品。北魏為四品上或從四品上。北齊從四品。隋改稱內史侍郎。煬帝時為內書侍郎。唐初為內史侍郎。唐武德三年(620)復稱中書侍郎,為中書省次官,參議朝政,傳宣皇帝旨意,審復中書舍人所擬詔敕,處理本省日常事務。員二人,正四品。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參知政事等職銜,則列位宰相。高宗、武則天、玄宗時曾隨省改稱西台侍郎、鳳閣侍郎、紫微侍郎等,旋皆復舊。唐中期以後,中書令常缺,則由其主持省務。大曆二年(767),升為正三品。北宋前期為三品寄祿官,元豐改制後為職事官,員二人,一員由尚書右僕射兼任,代行中書令之職;另一員為中書省次官,主省務,並參議朝政,傳宣詔令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改宰相官名,復置參知政事,中書侍郎乃廢。遼代置為南面朝官。西夏亦置。
中書侍郎字典分解
中書的解釋 (1).皇宮中的藏書。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。《漢書·儒林傳·孔安國》:“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, 霸 以能為《百兩》徵,以中書校之,非是。” 顏師古 註:“中書,天
侍郎的解釋 [assistant minister] 中國古代官名,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,地位次於尚書兵部侍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