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知識>> 于闐文

于闐文

源出於印度婆羅米字笈多正體的古文字。出土於今新疆和闐、巴楚、圖木舒克、木頭溝和甘肅敦煌等地。有楷書、草書、行書三種。字多合體連寫,有很多字母與古藏文相似,附加元音符號也與古藏文相同。所拼寫語言稱于闐語或于闐塞種語,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東南語組。約在六至十世紀之間行用,玄奘所說瞿薩旦那(于闐)“文字憲章,聿遵印度,微改體勢,粗有沿革”,即指此種文字。與漢文、漢語關係密切,有的摻雜有漢文,漢語借詞也不少,如年號、職官稱號等。

于闐文字典分解

于闐的解釋 亦作“ 於窴 ”。古 西域 國名,在今 新疆 和田 一帶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﹝ 大宛 ﹞東北則 烏孫 ,東則 扜罙 、 於窴 。”《漢書·西域傳上·于闐國

文國語字典 文 wén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:燦若文錦。 刺畫花紋:文身。 記錄語言的符號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辭。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:文憑。文藝。文體。文典

也學習下:於智【歷史人物】

禮弟。初為開府。承宣帝意,告齊王憲謀反,進位柱國,又為大司空。(,參見《周書》)

于闐文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