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鈔庫
金建國初年,一直沿用宋、遼舊錢,並未自鑄貨幣。海陵王即位後,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貨幣需用量增加,於貞元二年(公元1154年)始命戶部尚書蔡松年主持印造大鈔、小鈔,名為交鈔。大鈔面額分為一、二、三、五、十貫五種;小鈔面額分為一百、二百、三百、五百和七百文五種。七年為一界,屆時以舊換新。設定交鈔庫總掌印造及兌換事宜,有正、副庫使。後又設監自鑄銅錢。
交鈔庫字典分解
交鈔的解釋 金 元 兩代發行的紙幣。 金 海陵王 貞元 二年(公元1154年)以國內銅少,仿 宋 交子成法,命戶部尚書 蔡松年 主持印製,與銅錢並行。分大小兩類,大鈔
庫國語字典 庫 (庫) kù 貯存東西的房屋或地方:倉庫。國庫。庫存。 姓。 筆畫數:7; 部首:廣; 筆順編號:4131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