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弢起義
西晉荊、湘地區流民起義。西晉末年,梁(治今陝西漢中)、益(治今四川成都)二州十餘萬人流徙到荊(治今湖北江陵)、湘(治今湖南長沙)地區就食,遭當地官吏和豪強地主迫害。永嘉五年(公元311年),西晉荊州刺史王澄沉殺流民八千餘人於長江,揚言殺盡流民,激起強烈不滿。流民公推杜弢為首領,舉行起義。杜弢率義軍攻克長沙,活捉湘州刺史荀眺。爾後又南克零陵(治今湖南零陵)、桂陽(治今湖南郴縣),東攻沔陽、豫章(治今江西南昌)。建興三年(公元315年),琅邪王司馬睿派王敦、陶侃分路進剿義軍。杜弢率起義軍英勇抵抗,因力量損失嚴重而請降,司馬睿任命其為巴東監軍,但陶侃等仍繼續進攻,迫使杜弢再次起義。杜弢聯絡五谿蠻族,南攻武陵(今湖南常德西)後部將王真投降陶侃,湘州失守。杜弢突圍,途中病死,起義失敗。
杜弢起義字典分解
起義的解釋 (1).仗義起兵。 唐 劉餗 《隋唐嘉話》卷上:“ 平陽公主 聞 高祖 起義 太原 ,乃於 鄠 司竹園 招集亡命以迎軍,時謂之娘子兵。”(2).指軍隊反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