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馬赤軍
蒙元時期軍隊的一種。“探馬赤”一語,學界考釋不同。有的認為來自突厥語“達摩支” (泛指達官),有的認為來自契丹語“撻馬” (意為扈從官)。其成員,最初是從兀魯兀惕、忙兀惕、弘吉刺、亦乞烈思、札刺兒等五個蒙古部族的千戶、萬戶中抽取的精銳之士,後來亦有色目人與北方漢人參加。通常被看作是先鋒部隊,是遠外攻堅的“重役軍”。元統一後,為鎮戍兵的一種,分戍各地。
探馬赤軍字典分解
成語探馬赤軍的解釋 元 初 成吉思汗 攻 金 時以 蒙古 所屬色目諸部族組成的軍隊。《元史·兵志一》:“若夫軍士,則初有 蒙古 軍、探馬赤軍。 蒙古 軍皆國人,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。” 吳晗 《朱元璋傳》第一章三:“駐防(鎮戍)軍以 蒙古 軍和探馬赤軍(色目諸部
探馬的解釋 [mounted scout;scout horseman] 偵察騎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