撤三藩
清初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,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,合稱“三藩”。他們各霸一方,不僅侵吞大量財賦,而且擁有大量武裝,羅致黨羽,圖謀不軌,給清朝造成很大威脅。康熙帝親政後,對“三藩”逐步採取了限制措施,但未能解決根本問題。康熙十二年(公元1673年)三月,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,留其子之信繼續鎮守廣東。經部議同意其告老還家,但不許留子襲爵,命其撤兵丁回籍。此事觸動了吳、耿二藩。吳三桂為了試探清朝對他的態度,立即上書告老辭職,康熙帝以“藩鎮久握重兵,勢成尾大,非國家利”,乃決定下令“撤藩”。吳三桂本想用這種手段博取清朝對他的“慰留久鎮”,不料竟批准“撤藩”。耿精忠也提出撤藩的請求,結果也弄假成真。
撤三藩字典分解
藩國語字典 藩 fān 籬笆:藩籬。 屏障,保衛:藩翰(喻保衛國家的重臣)。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,借指邊防重鎮:藩屬。藩國。藩鎮。藩邦。削藩。稱藩(自稱屬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