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軍北伐
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,起義各省的革命民眾團體和都督府為攻取北京推翻清王朝,醞釀北伐。最早倡議北伐的廣東的民眾革命團體‘光漢社’於1911年11月15日(宣統三年九月二十五日)就致書廣東都督胡漢民要求北伐,表達了人民北伐的決心。稍後浙江、上海也出現許多主張北伐的團體,青年學生還組織了各種北伐隊。同時,陳其美以滬軍都督名義建議組織北伐聯軍,12月5日(十月十五日)在上海成立了北伐聯合會。廣東北伐軍最早見諸行動,曾先後派出三批北伐軍。當時北伐還是各自為政,各行其是,沒有統一的領導和計畫。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,確定了北伐計畫,擬分六路軍北進,然後會合攻占北京。孫中山任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,率軍北伐,到達山東煙臺,又進軍遼東半島,但受阻於日本帝國主義未達預期目的,這是其中有所行動的一路,其他均無進展。這時南方是以北伐配合議和,逼清帝退位,而北方則以議和破壞南方的北伐。由於革命派在各方面壓力下被迫對袁讓步,南北議和達成協定,北伐亦告終止。
民軍北伐字典分解
民軍的解釋 辛亥革命時期反抗 清 政府的起義軍隊的通稱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南北議和·關於停戰的清方檔案》:“民軍之起,在改政體以救國民,苟可息爭,決不嗜戰。”
北伐的解釋 (1).向北方進軍征討。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:“ 齊侯 不務德而勤遠略,故北伐 山戎 ,南伐 楚 ,西為此會也。”《南史·宋明帝紀》:“﹝ 沉攸之 ﹞率眾北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