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衙北司之爭
唐代後期外廷官僚集團和內廷宦官集團的衝突鬥爭。唐朝官署在皇城,宦官機構在宮城,皇城在南,宮城在北,故朝官官署稱南衙,宦官機構稱北司。唐初,宦官人少位卑,無權過問朝政大事。玄宗開元、天寶之際,宦官勢力大增。天寶末年,玄宗怠於政事,遂委高力士等審閱四方進奏文表,參與政事的裁決與處理。從代宗開始,以宦官充內樞密使,掌管機密,承宣詔旨。肅宗時,以宦官統領禁軍。從此以後,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定製。宦官勢力的增長,與朝官的勢力發生矛盾,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鬥爭。唐代後期,宦官專權,順宗、憲宗、敬宗,皆死於宦官之手,穆宗、文宗、武宗、宣宗、懿宗、僖宗、昭宗皆由宦官所擁立,宦官的勢力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。文宗時,欲除宦官之禍,先後與宰相宋申錫、李訓謀誅宦官均遭失敗,文宗憂鬱而死。宣宗大中八年(公元854年), 與宰相令狐綯又策劃盡誅宦官。令狐綯密奏,對宦官實施有罪勿赦,有缺不補, 自然漸耗的策略。宦官竊見其奏,更加劇了兩大集團的鬥爭。昭宗之時,宰相崔胤謀除宦官,勾結宣武鎮(治今河南開封)節度使以為外援,宦官亦勾結鳳翔(治今陝西鳳翔)節度使李茂貞相對抗,結果朱全忠大敗李茂貞,盡殺宦官。不久唐王朝土崩瓦解,南衙北司之爭一直持續到唐末。
南衙北司之爭字典分解
南衙的解釋 (1). 唐 代禁衛軍有南衙、北衙之分。南衙又稱“南牙”,兵分隸十六衛,統屬宰相管轄。《新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:“南衙北門兵與府兵尚雜鬭, 敬德 請帝手詔諸軍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