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軍第一次西征
1853——1856年(鹹豐三至六年)間太平軍為控制長江上游各省以確保天京而進行的西征。1853年5月(鹹豐三年四月)太平天國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、夏官副丞相賴漢英、殿左一檢點曾天養率戰船一千餘艘溯江而上,開始了西征。6月(五月)西征軍再克安慶,由湖口入江西,圍攻南昌。繼而天京派石祥禎、韋俊等率軍增援。但清軍拚命抗拒,太平軍久攻不下。9月(八月)天京下令撤南昌之圍,將賴漢英革職調京,並派石達開駐紮安慶,指揮西征戰局。太平軍隨即撤圍北上,據守九江,轉攻其他州縣。西征軍由九江兵分兩支:一支由胡以晃、曾天養率領經略皖北,奪安慶,取廬州,大敗安徽巡撫江忠源所部清軍,迫使江忠源投水斃命;一支由石祥禎、韋俊率領沿江西上,挺進湖北,大敗湖北清軍于田家鎮,再克漢口和漢陽,鏇即撤出,退至黃州 (今黃岡)一帶。1854年2月(鹹豐四年正月)曾天養與石祥禎會合,再度沿江西上,破堵城清軍大營,湖廣總督吳文鎔兵敗自殺,西征軍乘勝進占漢口、漢陽,包圍武昌。西征軍由此分兵經略湖北和進規湖南。南下之師連戰皆捷,相繼攻克岳州(今岳陽)、常德、湘潭、靖港,直薄長沙。4月28日(四月二日)在靖港大敗曾國藩湘軍水師。然而由於兵力分散、指揮不當,西征軍在湘潭戰役中失利,戰船大批被焚。湘軍乘機反撲,西征軍退據岳州,駐守待援。6月(六月)西征軍在湖北戰場接連取勝,再度攻克武昌。湖北戰場的西征軍曾天養、韋俊等先後進援湖南。曾國藩分軍三路北犯, 7月25日(七月一日)攻陷岳州,曾天養等退守城陵磯。8月9日(七月十六日)曾天養等西征軍反攻岳州,重創湘軍水師,陣斬湘軍統領褚汝航等。不久,曾天養在與湘軍悍將塔齊布交戰中不幸殉難。西征軍被迫退守湖北。10月中旬(八月下旬),漢口、漢陽和武昌相繼失守。12月3日(十月十四日),秦日綱等西征軍從田家鎮敗退,湘軍乘機猛撲九江,西征受挫。值此關頭,石達開受命自安慶趕到湖口主持西征戰事。1855年2月11日(鹹豐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)西征軍在湖口大敗湘軍水師,曾國藩竄往南昌。西征軍乘勝進擊,在湖北廣濟(今梅川)大敗湖廣總督楊霈所部清軍,並於4月3日(鹹豐五年二月十七日)三克武昌。西征軍與湘軍相持於九江與武昌城郊。9、10月(八、九月)間湘軍大舉進犯武昌。石達開率軍往援。他採取先取江西、進規湖南、誘敵撤離武昌的策略,揮軍入贛。1856年3月24日(鹹豐六年二月十八日)石達開率部直攻南昌咽喉樟樹鎮,大破湘軍。西征軍傳檄遠近,江西八府五十餘州縣望風歸附。曾國藩困守南昌,急令包圍武昌、九江之師回援。是時石達開奉命回援天京,遂使湘軍獲得喘息之機。太平軍西征歷時三年,終於控制了武昌、九江、安慶三大重鎮,占領了皖、贛和鄂東大部地區,穩定了長江上游的局勢,對於鞏固太平天國政權具有重大意義,並為後期革命戰爭打下了基礎。
太平軍第一次西征字典分解
太平的解釋 [peace and tranquility] 社會安定安於太平之樂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