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耳之學
猶言耳食之學。從道聽途說中知道一些皮毛而無實學的意思。意思是說,君子求學是耳朵聽,心中領會,再通過身體力行加以實踐,從而使其一切都可為後人取法。小人則不然,他們學習,只不過是耳朵進,嘴裡出。口耳之間才不過四寸左右,哪裡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好處呢?更不用說可為他人所取法了。
【出典】:
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君子之學也,入乎耳,箸乎心,布乎四體,形乎動靜;端而言,蝡而動,一可以為法則。小人之學也,入乎耳,出乎口。口、耳之間則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?”
【例句】:
清·趙翼《廿二史札記·六朝清談之習》:“是當時雖從事於經義,亦皆口耳之學。”
偏正 ①只憑嘴上說說,耳朵聽聽亦即道聽途說學到些如皮毛那樣膚淺的知識。形容沒有真才實學。語本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小人之學也,入於耳,出於口,口耳之間則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!”清·趙翼《廿一史札記》卷8:“是當時雖從事於經義,亦皆~。”用於學習態度方面。→末學膚受↔真才實學。②學習語音時重視口說耳聽訓練。故也稱傳統音韻學為“~”。清·章學誠《文史通義》7:“古人~,有非文字所能著者,貴其心領而神會也。”△現多用於指明這種學習態度不可取。→末學膚受 求其深入 ↔不求甚解。也作“口耳講說”。
口耳之學字典分解
成語口耳之學的解釋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裡出的一些皮毛之見,而沒有真正的學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