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事件>> 北魏末年僧侶起義

北魏末年僧侶起義

北魏末年,朝廷腐敗,政治黑暗,大批破產和失業農民,為逃避繁重的賦稅徭役,假慕沙門,入寺為僧,謀求生路。但他們入寺後卻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,終日辛勞,而生活卻十分清苦。各級僧侶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職權,對廣大僧眾進行殘酷壓迫和剝削,廣大僧眾被迫舉行武裝起義,以反抗封建政府和寺院地主的黑暗統治。永平二年 (公元509年)正月,涇州(今甘肅涇川北)沙門劉慧汪聚眾起義。次年二月,秦州(今甘肅天水)沙門劉光秀聚眾起義。延昌三年(公元514年)十一月,幽州(今北京)沙門劉僧紹自號淨居國明法王聚眾起義。這三次起義,規模較小,迅即為官府鎮壓。延昌四年六月,冀州(今河北冀縣)爆發了沙門法慶與勃海(今河北南皮縣北)人李歸伯領導的大規模僧侶起義。法慶自稱大乘,以李歸伯為十住菩薩、平摩軍司、定漢王。義軍斬殺阜城(今河北阜城東)令,攻破勃海郡,於煮棗城(今河北棗強縣西)擊敗官軍,陣斬魏將崔延驎。義軍以“新佛出世,除去舊魔”為號召,所過之處,斬殺寺院地主,毀焚寺舍經像,誅殺封建政府官吏。魏廷以元遙為征北大將軍,督軍十萬,圍剿義軍。九月,法慶、李歸伯戰敗,與部帥百餘人犧牲,起義失敗。北魏末年的僧侶起義,揭開了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的序幕。

北魏末年僧侶起義字典分解

北魏的解釋 (1).指 秦 漢 之際 魏豹 建立的政權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 漢 王發 蜀漢 ,定 三秦 ;涉 西河 之外,援 上黨 之兵;下 井陘 ,誅 成安君

多學一學:北宋東京城遺址【歷史地名】

又稱國城、新城、羅城、臥牛城。分外城和宮城。外城在河南省開封市城四周,距城約1.5千米。建於後周顯德三年(956年),南北稍長,東西略短,呈長方形,總長約2.9萬米。宮城即大內,又稱皇城,在東京外城正中偏北,周圍2.5千米。原為唐宣武軍節度使治所,後梁改為建昌宮,後唐復為宣武軍治所,晉為大寧宮,周世宗時雖加營繕,但仍不像王者制度,規模比較狹小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開始擴建宮城,到政和三年(1

北魏末年僧侶起義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