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事件>> 四王二帝之亂

四王二帝之亂

唐德宗時藩鎮反叛事件。建中三年(公元782年),四鎮之亂平息之後,為分散成德鎮(治今河北正定)的勢力,德宗任命張孝忠為易、定、滄三州節度使,王武俊為恆、翼二州都團練觀察使,另一降將康日知為深、趙二州都團練觀察使,以德、棣(治厭次,今山東惠民東南)二州隸朱滔。王武俊自以為功大,地位反低於張孝忠,不服朝命;朱滔取得深州,屯兵據守,拒絕交於唐日知。王武俊、朱滔又勾結田悅李納反叛朝廷,推朱滔為盟主。朱滔稱冀王,田悅稱魏王,王武俊稱趙王,李納稱齊王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受朱滔等勸進,自稱天下都元帥、建興王。建中四年(公元783年)德宗抽調關內諸鎮兵前去平叛,涇原鎮兵途經長安(今陝西西安),發生譁變,攻入長安,德宗狼狽逃往奉天(今陝西乾縣),涇原兵擁立朱滔的兄弟朱泚為主。朱泚在長安稱帝,國號秦。興元元年(公元784年)正月,德宗迫於形勢,在奉天頒布罪己詔,宣布除朱泚之外,赦免李希烈、田悅、王武俊、李納、朱滔之罪。田悅、王武俊、李納去王號歸順朝廷。李希烈自恃兵強勢盛,反自稱帝,建國號楚。朱泚亦改秦為漢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回救德宗,因與朝廷發生矛盾,與朱泚聯合反唐,德宗逃梁州(今陝西漢中)。後,在李晟渾瑊反擊下,唐軍收回奉天,復克長安,朱泚被部下所殺。朱滔為李抱真、王武俊所敗,退保幽州。貞元元年(公元785年)馬燧、渾瑊討李懷光,李自殺。朱滔亦死。貞元二年(公元786年)李希烈為部將毒死,此次叛亂始告平息。在這次叛亂中,朱滔、田悅、王武俊、李納等四人曾稱王,朱泚曾稱帝,李希烈始稱王后亦稱帝,故史稱“四王二帝之亂”。

四王二帝之亂字典分解

四王的解釋 (1).指古代四位帝王 夏禹 、 商湯 、 周文王 、 周武王 。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四王之王也,樹德而濟同欲焉。” 杜預 註:“ 禹 、 湯 、 文 、 武

看一看:四威營【歷史知識】

即立威營、伸威營、揚威營、振威營。明十二團營組成部分。參見“四武營”。

四王二帝之亂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