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中書省
元代政區名,亦指該政區行政機構,簡稱行省或省。金時,尚書省臣去地方直接統領軍政,稱行尚書省事。蒙古進占中原,仿金制,委地方軍閥或金朝降官以行省名號。滅金後,在燕京等地曾設行尚書省。忽必烈即位後,在中央設中書省以總領全國政務,省臣受命統領地方軍政,稱行中書省事。行中書省逐漸成為固定政區和該政區官府名稱。滅宋前後,陸續設立河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廣、陝西、四川、遼陽、甘肅、雲南等行省,成宗大德年間又置嶺北行省,共十個行省。大都(今北京)附近地區,包括今河北、山東、山西等地,由中書省直接統轄,稱腹里。此外,元政府還在高麗設過征東行省,但在隸屬關係以及官吏任免、財賦支配等方面,均與國內各行省不同。在對外戰爭中還設立過日本行省、交趾行省、緬中行省、占城行省等機構,專主征伐,屬臨時性設定。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,元政府還設定過一些新的行省,農民起義軍也曾仿元制設行省。元亡,明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,但仍沿用省、行省的名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