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軍第二次西征
1860—1861年(鹹豐十至十一年間)太平軍所進行的奔襲武漢、以救安慶的戰役。安慶是長江中游重鎮,對於建都下游的太平天國來說,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。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訌之後,武漢與九江相繼陷於敵手,曾國藩督湘軍主力進犯安慶。1860年9月(鹹豐十年八月)太平軍開始西征。西征軍主力分別由陳玉成和李秀成統率,沿江南北兩岸向西挺進,預計於1861年4月(二、三月)會師武漢,把戰火引向敵人後方,避敵主力,打其虛弱,攻其必救,以期既解安慶之圍,又乘機殲滅湘軍主力。北路陳玉成部率先西進,於翌年3月(鹹豐十一年二月)攻克湖北黃州(今黃岡),迫近武昌。是時,剛在漢口取得租界的英國駐華參贊巴夏禮趕到黃州,阻止陳玉成率部向武漢前進。陳玉成決定暫停進攻武漢,令賴文光留守黃州,親率大軍轉攻德安、隨州等地。4月(三月)湘軍猛攻安慶,陳玉成率軍回援。李秀成出師較晚,他欲取蘇漸為根據地,對於保衛安慶、力爭上遊的決策抱著消極的態度。只是由於天王“嚴詔”催迫,他才勉強應命西征。1860年10月(鹹豐十年九月)李秀成率領南路軍從天京出發,翌年6月(五月)進克武昌縣(今鄂城),逼近武漢。當時如果李秀成聯合屯軍黃州的賴文光,南北夾攻,克復武漢是可能的,但是李秀成卻計不出此,他主要由於重蘇浙、輕皖鄂的思想作怪,在召集了鄂南一帶數十萬起義民眾之後,便於7月(六月)退回江西,鏇即入浙。這樣,奮戰經年、縱橫長江兩岸、會師武漢以救安慶的戰略計畫就完全落空了,從而加速了安慶的陷落和太平天國的敗亡。
太平軍第二次西征字典分解
太平的解釋 [peace and tranquility] 社會安定安於太平之樂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