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時捺缽

四時捺缽怎么寫好看

四時捺缽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遼代以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而設定的四處行帳,猶漢族皇帝的行在、行營。遼建國後,皇帝按四時外出遊獵,以丹內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漢官隨行從,並於遊獵地區設定行帳,名為“捺缽”,以為駐蹕之所。捺缽初無定製,至聖宗朝,始有固定地點,並趨制度化。春捺缽在長春州(今吉林扶餘他虎城),主要於附近河泊中鉤魚及捕獵鵝雁;夏捺缽在永安山(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西)或炭山(今河北沽源境),避暑納涼,鷹遊獵及與北南面諸大臣會議國事;秋捺缽在慶州(今內蒙古林西縣北)之伏虎林射鹿;冬捺缽在永州(今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匯流處)東南之廣平淀獵虎,與北南面大臣議國事及接受外使朝賀。四時捺缽制使契丹貴族能在接受漢族文明的同時,不廢鞍馬射獵,保持勇健武風。而夏冬捺缽又成為遼帝定期會見北南面大臣、決定軍國大事的政治中心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四時的解釋 .四季。《易·恆》:“四時變化而能久成。”《禮記·孔子閒居》:“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” 前蜀 韋莊 《晚春》詩:“萬物不如酒,四時唯愛春。”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二:“ 靖康 初,京師織帛及
  • 捺缽的解釋 契丹語。相當於漢語的“行在”。 遼 主的行營。 宋 龐元英 《文昌雜錄》卷六:“北人謂住坐處曰捺鉢……是 契丹 家語,猶言行在也。” 宋 王易 《重編燕北錄》:“所謂捺鉢者,戎主所至處也。”《遼史·營

歷史事件推薦:東漢

朝代名。又稱後漢。更始元年公元年,新莽政權被推翻。更始三年公元年六月,漢皇族劉秀在鄗今河北柏鄉北即皇帝位,沿用漢國號,建元建武,不久遷都洛陽。史稱東漢。疆域東、南臨于海,北至大漠,東北到朝鮮半島西北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四時捺缽歷史

相關歷史

四時捺缽_四時捺缽介紹_歷史事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