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楨
【生卒】:1199——1258
字榦臣。原為西夏王宗室。入元為質子。太宗窩闊台賜名玉出於必闍赤。隨從闊出伐金,下河南諸郡,至唐、鄧二州,賑救饑寒,民歸如市。又從大將察罕下淮甸、圍壽春(今安徽壽縣)。1256年率軍巡哨襄樊(今湖北襄樊市)。憲宗蒙哥親征,被召同議事,是年九月卒於合州(今四川合川)。
元人,字榦臣。西夏王室之後。金末,以經童中選,至蒙古為質子,以文學得近侍,窩闊台汗賜名玉出乾必闍赤。從闊出攻金,下河南諸郡。從察罕下淮甸,授軍前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。建議尋訪儒士。貴由汗時,建言欲取宋必先下襄陽。後從蒙哥汗入蜀,卒於合州。
李楨字典分解
李的解釋 李 lǐ 落葉小喬木,果實稱“李子”,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,可食: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,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)。投桃報李。李下不正
楨的解釋 楨 (楨) zhēn 堅硬的木頭。 古代打土牆時所立的木柱,泛指支柱:楨幹(g刵 )(喻能勝重任的人)。 古書上指女貞樹。 筆畫數:10; 部首:木; 筆順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