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儀使
官名。唐朝玄宗開元十年(722)以他官知禮儀事,始稱使,專掌五禮。天寶九載(750)始定置不改,亦稱禮儀祠祭使,多以太常卿、六部尚書或侍郎充任。代宗大曆五年(770)罷,事歸太常,七年復置,德宗建中元年(780)停,自後不置,每有南郊大禮,權置,禮畢即停。宋朝沿置,為大禮五使之一,初以太常卿充任,缺則以學士、尚書丞、郎為之,神宗元豐(1078—1085)改制後,以禮部尚書、侍郎充任。
官名。唐宋皆置,掌五禮;凡國有大禮,皆任命大臣掌其事,稱之為禮儀使。《舊唐書·禮儀志一》:“開元十年,詔國子司業韋縚為禮儀使,專掌五禮。”《新唐書·百官一·禮部郎中》:“五禮之儀:一曰吉禮,二曰賓禮,三曰軍禮,四曰嘉禮,五曰凶禮。”
禮儀使字典分解
禮儀的解釋 [etiquett;rite; ritual] 禮節和儀式
使國語字典 使 shǐ 用:使用。使勁。使役。使力。使錢。 派,差譴:使喚。使命。使女。 讓,令,叫:迫使。 假若:假使。即使。 奉命辦事的人:使者。大使。公使。使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