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吏
官名。西漢置,為加官,屬中朝官。據《漢書 ·百官公卿表》,諸吏得舉法·東漢省。
官名,漢置,為加官的一種,凡加此官號者得出入禁中,常侍左右。諸吏可舉劾百官,並與左、右曹平分尚書奏事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侍中、左右曹、諸吏、散騎、中常侍,皆加官,所加或列侯、將軍、卿大夫、將、都尉、尚書、太醫、太官令至郎中,亡(無)員(額),多至數十人。侍中、中常侍得入禁中,諸曹受尚書奏事,諸吏得舉法。散騎並輿車。”《漢書·張禹傳》:“成帝即位,征禹……拜為諸吏光祿大夫,秩中二千石,給事中,領尚書事。”《漢書·孔光傳》:“成帝初即位,舉為博士……數年,遷諸吏光祿大夫,秩中二千石,給事中,賜黃金百斤,領尚書事。後為光祿勛,復領尚書,諸吏給事中如故。”《漢書·解詁》:“士之權貴,不過尚書,其次諸吏。”
諸吏字典分解
諸的解釋 諸 (諸) zhū 眾,許多:諸位。諸君。諸侯。 “之於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投諸渤海之尾。 猶“之”:“能事諸乎?”。 猶“於”:“宋人事資章甫適諸越”。 語助
吏的解釋 吏 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:吏治。官吏。 舊指小公務員:吏員。胥吏(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)。 筆畫數:6; 部首:口; 筆順編號:1251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