巡道
歷史字典解釋:
官名。又稱分巡道。明清道員之一。主掌刑名之事,其再兼某銜者,則更兼管其事。明朝初制,恐守令貪鄙不法,於各布政司所屬設試僉事。後罷試僉事,改設按察分司四十一道,以按察司副使,僉事分司之。漸增至六十九道,其中兼兵備者五道,兩京不設按察司,巡道無所屬,則寄銜於鄰近省之按察司。清順治(1644—1661)中沿設,先後共設七十二道。十六年定各道均兼帶按察使司銜。各道員或通轄全省,或分轄三、四府州,因職設官,裁設銜額無定,皆帶原品銜充任。乾隆十八年(1753)裁副使、僉事等銜,定為正四品官。巡道由此從臨時性的“差使”,變為實官了。嘉慶四年(1799)準其密摺奏事。加之兼銜者多,事權益重,漸與布、按二司並論。所屬有庫大使、倉大使、典吏、攢典等員分辦事務,皆因地建置,不備設。宣統三年(1911),清亡遂廢。
官名。明代提刑按察使司置,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。除使外,還有副使、僉事等官。分一省為數道,令副使、僉事分道巡察,稱按察分司,副使、僉事所任之道員,稱巡道。清沿明制。《明史·職官四·提刑按察使司》:“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……副使、僉事分道巡察。”《清史稿·職官三·道員》:“布、按二司置正、副官……按察使副使、僉事,是為巡道。”
詞語分解
- 巡道的解釋 . 清 代官名。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,稱分巡某某道。 明 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,還有按察副使、按察僉事等官員,負責巡察州、府、縣的政治、司法等方面的事情,稱分巡道、兵巡道等。 清 廢副使、僉事等官,
- 巡的字典解釋 巡 ú 到各處去,來回走動查看:巡弋(指艦艇在海上巡邏)。巡遊。巡天(指在天空巡遊)。巡迴。巡撫。巡視。巡幸(古代特指帝王出巡到達某地)。巡邏。 酒席上給全座依次斟酒一遍:巡杯(主人在宴席上依次向客人
- 道的字典解釋 道 à 路,方向,途徑:道路。鐵道。志同道合。 指法則、規律:道理。道德。道義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:道學。傳道。修道。 方法,辦法,技術:門道。醫道。 指“道家”(中國春秋戰國
歷史官職推薦:正名
官制用語。宋朝稱正授吏人為正名。非正授者,則帶守闕、私名等名目而行其職。流外吏人必須至正名後,始許按一定選限出官。如門下省甲庫令史,補正名後,八選可出為縣主簿、縣尉。
贊
糾錯
猜你喜歡: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