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丞
官名。秦朝奉常屬官,為太史令副貳。西漢景帝中元六年 (前144)改隸太常,東漢置一員,二百石。三國魏置一員,二百石、八品。晉朝、南朝沿置,梁隸太常卿,流外三品蘊位。北齊為太常寺太史署次官。隋朝為秘書省太史曹 (局)次官,置二員,正九品下; 煬帝大業三年 (607) 減一員,為太史監次官。唐朝武則天光宅元年(684)以前,為太史局(太史監、秘閣局、渾天監) 次官,其後則為太史局(渾儀監、太史監、司天台) 屬官,置一員,正六品上。北宋神宗元豐 (1078—1085) 改制後為太史局屬官,南宋因置,從八品。遼朝置為司天監屬官。
官名,俸二百石,為令的佐官,助令掌天時、星曆等。參看《太史令》條。三國吳置,《三國志·吳書·趙達傳》:“太史丞公孫滕少師事達。”
太史丞字典分解
太史的解釋 (1) [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]∶官名。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,朝廷大臣。後職位漸低,秦稱太史令
丞國語字典 丞 chéng 幫助,輔佐:丞相(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)。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:府丞。縣丞。 古同“承”,秉承。 筆畫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