謫吏
歷史字典解釋:
因犯罪而罰處勞役的官吏。
被降職或處罰的官吏,罪輕的派往遠方,罪重的充勞役。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(元狩三年)發謫吏穿昆明池。”註:“師古曰:謫吏,吏有罪者,罰而役之。”
詞語分解
- 謫吏的解釋 因罪而被貶謫的官吏。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發謫吏穿 昆明池 。” 顏師古 註:“謫吏,吏有罪者,罰而役之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》:“ 永州 多謫吏。”
- 謫的字典解釋 謫 (謫) é 譴責,責備:眾人交謫。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,調往邊外地方:謫遷。謫降(刵 )。謫戍。謫居。貶謫。 變異:“庚午之日,日始有謫”。 筆畫數:; 部首:訁; 筆順編號:
- 吏的字典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:吏治。官吏。 舊指小公務員:吏員。胥吏(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)。 筆畫數:; 部首:口; 筆順編號:
歷史官職推薦:公門
衙門、官署。唐代韋應物《答崔都水》詩:“甿稅況重疊,公門極熬煎。”《建中 * 續燈錄七惠南禪師》:“一字入公門,九牛拔不出。”
![謫吏_謫吏介紹_歷史知識](/img/7/267/n5Gcucmbhp3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.jpg)
![謫吏_謫吏介紹_歷史知識](/img/c/93a/cmbw5yb1NWdpp2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.jpg)
猜你喜歡:
![謫吏_謫吏介紹_歷史知識](/img/f/b0d/0Xfn1WS0NncpZmLtVGdpt3e.jpg)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