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朝
西周時稱治朝,在燕朝與外朝之間,皆為議政之所。西漢又稱內朝,系指大司馬、左右前後將軍、侍中、常侍、散騎、諸吏、左右曹、給事中、尚書諸官。自秦至漢初,丞相為百官之長,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。漢武帝為加強皇權,提拔文學侍從之臣為幕僚,加侍中、常侍、給事中等官職,侍奉皇帝左右以備顧問,由此組成中朝,經常參與國家大事決策; 丞相為首的百官稱為外朝,實際上變成執行一般政務的機關。昭、宣以後,擔任大司馬和將軍的外戚重臣多領尚書事,成為中朝核心成員。東漢初年裁併內朝官職,專任尚書,其後宦官、外戚兩個集團輪流控制朝政,尚書台成為他們手中的工具。晉朝仍有此稱,但制度似有不同。又,東晉人士亦稱西晉為中朝,其義已不同。至宋時,為三省及台省寺監合稱。又,朝廷或朝廷百官也泛稱中朝。
中朝又稱內朝,是天子視政之廷。丞相帥百官治政之處在外,故稱外朝,天子視政之廷在外朝和燕朝中間,故稱中朝。漢武帝始以左右親信議事於內廷,故中朝又稱內朝。因此,參與中朝議事的大司馬、前後左右將軍、侍中、常侍、給事中、尚書等被稱為中朝官,或內朝官。昭帝宣帝以後,擔任大司馬和將軍的外戚重臣多領尚書事。東漢初曾裁併中朝官,專任尚書,其後,外戚和宦官輪流控制朝政,尚書台便成了他的手中工具。《漢書·劉輔傳》:“於是中朝左將軍辛慶忌、右將軍廉褒、光祿勛師丹、太中大夫谷永俱上書。”註:“孟康曰:中朝,內朝也。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、侍中、常侍、散騎、諸吏為中朝。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。”其後,東晉人稱西晉為中朝。後世也用中朝代指朝中或朝廷。唐朝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於事,詎肯感激徒媕婀。”到宋朝,中朝又為三省和台省寺監的合稱。
中朝字典分解
中朝的解釋 (1).臨朝之時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 昭王 臨朝嘆息, 應侯 進曰:‘臣聞主憂臣辱,主辱臣死。今大王中朝而憂,臣敢請其罪。’”(2). 漢 代朝官自 武
中的解釋 中 zhōng 和四方、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當中。中原。中華。 在一定範圍內,裡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飽。 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:中輟(中途停止進行)
朝的解釋 朝 zhāo 早晨:朝陽。朝暉。朝暮。朝霞。朝氣。朝思暮想。朝令夕改。朝秦暮楚(喻反覆無常)。 日,天:今朝。明朝。 晨夕野暮 朝 cháo 向著,對著:朝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