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人
①官名。又作“侍人”。春秋時亦稱“閽”、“豎”。掌宮內侍衛、御車、守藏、主屨等事務。《左傳 ·哀公十四年》: “侍人御之,子行殺侍人。”《穀梁傳 ·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閽,門者也,寺人也。” 三國魏、晉有寺人監。北魏有寺人之官。《魏書 ·劉思逸傳》: “初為中小史,轉寺人。久之,除小黃門。”孝文帝太和十五年(491)官品令定寺人佐從六品上。隋唐內侍省置,員六人,唐為從七品下。掌皇后出入執御刀侍從。②內侍通稱。自東漢始專指宦官。③《周禮》天官冢宰屬員。宮內侍御小臣。一說為周朝置。掌內侍及女宮戒令、糾察宮門出入、佐世婦治禮等事。
奄官名。西周設定,也稱巷伯。《詩經·小雅·巷伯》中有“寺人孟子,作為此詩”之語。集傳,“寺人,內小臣,蓋以讒被宮而為此官也。”西周金文《裘衛鼎》中有“內史友寺芻”(《文物》1976年第5期),當是名叫芻的寺人擔任了內史的僚屬——內史友。《周禮·天宮》之屬也有寺人,以宦者充任,是管理王宮內宮女的小官吏。春秋時各國多沿置之。唐內侍省亦置寺人,掌皇后出入執御刀冗從。員額六人,秩從七品下。參見“巷伯”。
寺人字典分解
寺人的解釋 古代宮中的近侍小臣。多以閹人充任。《詩·秦風·車鄰》:“未見君子,寺人之令。” 鄭玄 註:“寺人,內小臣也。”《周禮·天官·序官》:“寺人,王之正內五人。” 鄭
寺的解釋 寺 sì 古代官署名:太常寺(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)。鴻臚寺(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)。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:佛寺。寺觀(gu刵 )。 伊斯蘭教徒禮拜、講經的地
人的解釋 人 rén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、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:人類。 別人,他人:“人為刀俎,我為魚肉”。待人熱誠。 人的品質、性情、名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