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樓鎮
即今山西河津市東北僧樓鄉。《清一統志·絳州》 “方平鎮” 條下: 僧樓鎮 “在縣東北”。
在山西省河津市東北部,北依呂梁山,西靠209國道。面積75.2平方千米。人口5.2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僧樓,人口1.1萬。元、明稱樓里鎮,後易名僧樓。1953年設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復鄉,2000年置鎮。主產小麥、玉米、穀子,並產棗果。主要工業產品有生鐵、焦炭、水泥、耐火材料、矽鐵。有公路接大臨公路。
僧樓鎮字典分解
僧樓的解釋 寺院樓屋。 清 張飌 《秋晚華嚴樓》詩:“ 靜海寺 前行客舟, 草鞋夾 里見僧樓。”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