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化鎮
①唐廣德後置,以防禦吐蕃。在今陝西千陽縣西北三十五里千河西岸安化。
②北宋置,屬福津縣。即今甘肅武都東北安化鎮。
③即今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北明倫鎮。明屬思恩縣,於此置安化鎮巡司。
④在今寧夏涇源縣南。北宋熙寧七年(1074)安化縣移治制勝關(今寧夏涇源縣西北四里官莊)。因以舊縣為鎮。
(1)古鎮名。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北明倫鎮(宜北縣故治)。明於此置巡檢司。(2)今鎮名。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北部、北峪河沿岸。面積179平方千米。人口3.2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安化街,人口 1120。西魏為洪化縣治。原名洪水壩,北宋時三次洪水災後,人們祈望安寧太平遂改安化壩。1949年設安化鄉,1958年改安化公社,1983年改鄉,1986年置鎮。主產小麥、玉米、水稻、豆類,盛產辣椒。有建材、農機、花炮等廠。為隴南主要藥材、蠶絲和農副林木市場之一。略武公路經此。
安化鎮字典分解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