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洪山鎮

洪山鎮

①金置,屬介休縣。即今山西介休市東二十里洪山鎮。

②即今安徽太和縣北八十里洪山鎮。明、清置巡司於此。


(1)在山西省介休市中部。面積27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3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洪山,人口5450。因位於狐岐山(俗稱洪山)得名。1949年屬介休縣二區。1953年設洪山鄉,1958年屬義安公社,1984年置洪山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穀子、豆類、薯類、蘋果、梨。特產大蓋柿。有鐵、黏土、耐火土、石膏等礦。有制瓷、煤焦、水泥、耐火材料等廠。有公路太原、運城、介休等地。名勝古蹟有宋代瓷窯遺址、洪山泉、源神廟、環翠橋樓等。(2)在安徽省太和縣北部。面積76平方千米。人口6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洪山廟,人口870。相傳該地東漢時人洪山為救劉秀被王莽兵所殺,劉秀稱帝後,在此建廟以紀念,集以廟名。1947年屬洪山區,1969年成立洪山公社,1983年設洪山鄉。1992年茨北、馬灣2鄉併入置鎮。產小麥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菸葉、薄荷、大青根等。草帽編織業為傳統工藝。有公路接105國道。古蹟有東漢遺碑透龍碑。(3)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西北部、閩江西岸。面積12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洪山園路。以明建洪山橋取名。1958年設洪山公社,1984年改鄉,1992年置鎮。1995年從郊區劃歸鼓樓區。產蔬菜、稻、福橘、淡水魚。有機械、鋁材、製藥、石料、錄像帶等廠。名勝古蹟有文林山革命公墓、林則徐墓、張經墓、西禪寺、地藏寺、西河公園、溫泉公園、屏山公園等。(4)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中部。面積31.6平方千米。人口4.6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洪山,人口2.6萬。洪山原名大荒地。1904年德國侵略者在此建立“黌山炭礦局”,1930年後,以同音演變為洪山。建國初分屬淄川縣第一區、第二區。1955年屬洪山區。1956年為洪山區洪山鎮。1958年洪山區撤銷,併入淄川區;同年9月成立洪山公社。1982年恢復洪山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大豆、穀子、高粱、甘薯等。境內蘊藏煤炭、鋁土、陶土等。有煤井、水泥、建築、機械、石料加工、壓力容器、肉製品、丙綸纖織造等廠礦。農貿集市興盛。自淄川火車站至龍泉礦的鐵路及湖南公路縱貫鎮境。蒲家莊為清文學家蒲松齡故里,有蒲松齡紀念館。中共一大代表、山東黨組織創始人王盡美、鄧恩銘曾在此領導工人運動。(5)在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西南部。面積303平方千米。人口5.1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洪山,人口1.8萬。原名茅茨畈,1957年以大洪山更為今名。1948年屬洪山縣,曾為洪山縣政府駐地。1955年屬隨縣洪山區,1958年為洪山公社,1984年置洪山鎮。溳水經境。主產稻、小麥、棉花,盛產三黃雞,還有木梓、油桐、木耳、龍鬚草等特產。為市茶葉生產基地。有制磚、農具、化工、罐頭、印刷、磷肥等廠。是隨州西南交通中心、農副產品集散地。隨宜公路經此。(6)在湖南省衡南縣東北部。面積112平方千米。人口3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雙王廟,人口800。1950年設雙林鄉。1958年併入巨麓峰公社,1961年析出原鄉域設雙林公社。1984年復鄉,1995年古城鄉併入置鎮,更名洪山鎮。主產稻,並產油菜籽、西瓜、蜜橘、花生等。特產湘黃雞。有農機、印刷、塑膠等廠和建築隊。設有圩場,交易多仔豬。有公路與衡陽—衡東公路相接。(7)在四川省閬中市南部。面積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4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洪山,人口460。以洪山廟得名。1949年為洪山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復改鄉。1992年置鎮,朱鎮、寶馬、元山三鄉劃入。1994年朱鎮、寶馬二鄉劃出。石油蘊藏豐富。產棉花、蠶繭、廣柑。有釀酒、製糖、釀造、鞭炮等廠。通公路。(8)在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西南部。面積59平方千米。人口1.4萬。鎮人民政府駐興隆寺,人口300。1953年設洪山鄉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復鄉,1996年設鎮。主產稻、玉米、小麥,盛產蠶繭、木耳、茶葉。恆紫公路經此。

洪山鎮字典分解
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

看一看:洪趙縣【歷史地名】

舊縣名。1954年並洪洞、趙城二縣置,治今山西省洪洞縣城關鎮。以二縣各取一字得名。1958年洪趙縣與霍汾縣合併,改名洪洞縣。

洪山鎮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