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峽鎮
即今台灣省台北縣西南三峽鎮。舊名三角涌。日本占領期間於1920年改稱三峽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設三峽鎮。
在台灣省台北縣西南部、台北盆地南部邊緣。面積191.5平方千米。人口約5.6萬。清乾隆初年始墾,後屬淡水縣。原稱三角涌莊。1920年後屬台北州,改稱三峽莊。1941年改稱三峽街。1945年光復後設鎮。境內多丘陵山地。主要河流有大漢溪右岸支流三峽溪及成福溪(橫溪)等。有三峽煤田,屬台北煤區。產稻、水果、茶葉,盛產柑橘。有制茶、紡織、機械、電器、塑膠、橡膠等廠。3號省道過西部。名勝古蹟有長福岩、宰樞廟、福安宮、興隆宮、十八洞天、雙鳳潭、彩蝶谷、雲森瀑布群和北插瀑布群等。
三峽鎮字典分解
三峽的解釋 [the Three Gorges (Qutang Gorge, Wu Gorge and Xiling Gorge) of the Yangtze river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