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吳城鎮

吳城鎮

①清置,屬永寧州。即今山西離石縣東南六十里吳城鎮。

②金置,屬臨淮縣。在今江蘇泗洪縣東南城頭鄉。

③即今江西永修縣東北吳城鎮,地當贛江入鄱陽湖之口。《清一統志·南昌府二》:吳城鎮“本朝雍正七年移南康府同知駐此。乾隆三十年改屬南昌府,兼移昌邑巡司駐此。四十四年裁巡司,置主簿仍駐此”。

④清置,屬桐柏縣。即今河南桐柏縣東北二十二里吳城鎮。

⑤即今河南舞陽縣東三十二里吳城鎮。唐元和中吳元濟築城以拒官軍,平定元濟後,元和十三年(818)移舞陽縣治此。金泰和八年(1208)舞陽縣徙今治。此地為吳城鎮。


(1)在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東南端。面積428.3平方千米。人口1.2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吳城,人口 1450。傳戰國魏將吳起在此築城,故名。1949年為離石縣六區,1954年改吳城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鎮。2001年王營莊鄉併入。地處呂梁山區中段。產莜麥、玉米、穀子等。有糧油加工廠。307國道經此。古蹟有吳城遺址。(2)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西部。面積54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2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南吳集,人口 1500。1957年設吳集鄉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復鄉並改名為南吳集鄉,2000年置吳城鎮。產稻、小麥、花生、油菜籽、蠶繭、菸葉等。有公路通市區。(3)在江西省永修縣東北部、贛江與修水交匯入鄱陽湖處,北、東瀕鄱陽湖。面積36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吳城,人口 3850。原名吳山南朝宋時海昏縣治沉沒,此遂成集鎮,因名吳城。元末,陳友諒曾屯水軍於此。明、清時與河口、景德、樟樹並稱“江西四大名鎮”。1949年屬新建縣第五區,1954年劃屬永修縣第八區,1958年設吳城公社,1981年改設吳城鎮。主產稻等。特產銀魚、大板瓜子、濱湖水牛。有電力、造船、建材、矽砂、農機、印刷、油脂、紡織等廠。為省木、竹和其他物資集散地。國家級鄱陽湖候鳥保護區設此,有觀察站。水運上溯南昌、贛州,下出鄱陽湖。有公路西南接虬上公路。古蹟有望湖亭。(4)在河南省桐柏縣中部。面積143.3平方千米。人口3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吳城,人口 2560。1956年設鄉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復鄉,1994年改鎮。產板栗、大棗、稻、小麥、大豆、花生、芝麻等。有麵粉、磚瓦、大理石加工等廠。明月公路經此。鎮東北有漢墓群。(5)在河南省舞陽縣東南部。面積66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8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吳城,人口 5010。唐元和年間吳元濟叛唐在此築城以拒唐兵,得名吳城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至金初為舞陽縣治,後稱吳城鎮。清曾名吳城店、吳城集、吳城寨。簡稱吳城。屬許州。《大清一統志》:吳城“唐元和中,吳元濟築此以拒官軍。元濟平,移舞陽縣治此,後徙今治,遂為吳城鎮”。元後廢。1949年為吳城鄉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鄉,1988年改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菸葉、蘋果等。有食品、麵粉、機械、水泥預製件、榨油、木材加工等廠。漯河至南陽鐵路、漯葉公路經此。

吳城鎮字典分解
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

多學學:吳子壽夢【歷史知識】

即“壽夢”。

吳城鎮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