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市
①又稱南市。隋東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陽市隋唐故城西南部。《大業雜記》載:“大同市周四里,在河南縣西十里。”徐松《唐兩京城坊考》說:此市“周四里。市開四門,邸一百四十一區,資貨六十六行”。唐遷於固本坊,改稱西市(舊大同市在其東北,唐改大同坊)。
②1949年5月當地解放後由大同縣城區析置,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。同年8月改屬察哈爾省。1952年復屬山西省。
在山西省北部、長城南側。面積1.41萬平方千米(市轄區2080平方千米)。人口295.9萬(市轄區139.9萬)。轄城區、礦區、新榮、南郊4區和陽高、天鎮、廣靈、靈丘、大同、渾源、左雲7縣。市人民政府駐城區。為中國北方歷史名城和軍事重鎮。秦於今市區東北古城置平城縣,屬雁門郡。北魏天興元年(398年)孝武帝拓跋珪自盛樂遷都於此。北齊為恆州治。唐為雲州及雲中縣治。遼為陪都,析雲中縣置大同縣,後為大同府、路治。《寰宇通志》:大同府“以在大同川,故名”。1949年由大同縣析設大同市,屬察哈爾省直轄市(地級)。1952年為山西省轄市。1958年由晉北專區代管。1961年復為山西省轄市(地級)。1970年由雁北地區代管,1972年為省直轄。1993年雁北地區撤銷,所屬大同、天鎮、靈丘、陽高、左雲、廣靈、渾源等縣劃入。地處大同盆地西北部。桑乾河、御河、十里河、渾河、南洋河、西洋河、壺流河、唐河流經境內。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。農產以玉米、穀子、小麥、莜麥、豆類、薯類、甜菜、胡麻、白麻為主。礦產有煤、鐵、金、銅、石灰石、高嶺土、石墨、白雲石、雲母、大理石、耐火黏土等。特產銅火鍋。有“煤都”之稱。有煤炭、電力、冶金、化工、機械、建材、醫藥、製糖、食品等工業。同蒲、京包、京原、大秦鐵路和108、109、208國道經此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。名勝古蹟有雲岡石窟、華嚴寺、善化寺、九龍壁、觀音堂和天鎮慈雲寺、靈丘覺山寺、陽高雲林寺、渾源懸空寺、永安寺、北嶽恆山等。
大同市字典分解
大同市的解釋 在山西省北部,京包、同蒲、大秦三鐵路交點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北方軍事重鎮。古名平城,北魏初期曾建都於此。1949年設市。人口1176萬(1995年)。有著
大同的解釋 [Datong] 地名,在山西省
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:開市。菜市。市井(街,市場)。市曹。市儈(舊指買賣的中間人、唯利是圖的奸商;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)。 買:市義。市恩(買好,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