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山
即今山東寧陽縣北二十里伏山。《明一統志》卷23兗州府:伏山“上有洞。洞內鐫石成佛像,故又名佛山”。
伏山字典分解
伏的解釋 伏 fú 趴,臉向下,體前屈:伏臥。伏案讀書。 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 屈服,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:伏法。伏輸。伏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 使屈服:降伏。降龍
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
多看看:伏理【歷史人物】
西漢東武人,字斿君。受《齊詩》於匡衡,官至高密王太傅。由是《齊詩》有匡、伏之學。
伏山相關歷史字典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