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平山
①在今內蒙古哲里木盟扎魯特旗西北,疑即罕山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臨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宮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
②在今江蘇蘇州城西二十里。支硎山之南。北宋朱長文《吳郡圖經續記》卷中:天平山“巍然特出,群峰拱揖,郡之鎮也”。明王鏊《姑蘇志》卷8:天平山“其山頂正平, 曰望湖台,上巨石圓而面湖者,曰照湖鏡”。《清一統志·蘇州府一》:天平山“范仲淹祖墓在焉。旁即范氏義莊,後闢為園”。
③在今河南林州市西三十里。宋柳開有《游天平山記》。《方輿紀要》卷49林縣:天平山“峰巒泉石,奇勝萬端”。
(1)古稱白雲山。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境、靈岩山北。《讀史方輿紀要》:天平山“府西二十里,……山頂正平。”海拔221米。花崗岩山丘,岩石形狀奇特。半山兩崖對立如門,形成“一線天”。筆架峰後岩石參差錯落,人稱“萬笏朝天”。“一線天”旁泉水出注如線,味甘洌。山麓成片楓林,深秋紅葉如火,稱“萬丈紅霞”。南坡有范仲淹祖墳,俗稱“范墳”。山頂有望湖台,上有一圓石,面向太湖,稱照湖鏡。遠觀太湖,水天相接,為遊覽勝地。(2)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。南北走向,一般海拔1300米左右。主峰蔚青嶺(1804米),在龍勝縣南部。地層古老,主要由變質頁岩和砂岩構成。保留大片亞熱帶原始林。主峰東北側有國家級花坪自然保護區。1956年在此首先發現孑遺植物銀杉並命名。有幾十種杜鵑品種,被譽為“杜鵑之鄉”。
蘇州天平山龍門(一線天)
天平山字典分解
天平山的解釋 山名。在 江蘇 蘇州市 西,位於 靈岩山 、 支硎山 之間。山高頂平,多林木泉石,有 一線天 、 白雲泉 、 高義園 、 望湖台 等名勝。 唐 白居易 《白
天平的解釋 [weighing scales;balance] 一種衡器。由支點(軸)在梁的中心支著天平梁而形成兩個臂,每個臂上掛著一個盤,其中一個盤裡放著已知重量的物體,
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