豳州
①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改邠州置,治所在趙興郡城 (今甘肅寧縣)。因古豳國城得名。轄境相當今甘肅寧縣及鎮原縣南部地。西魏廢帝三年 (554) 改為寧州。隋大業二年 (606) 復改為豳州,治定安縣 (今寧縣)。大業三年 (607) 改為北地郡。
②西魏廢帝三年 (554) 改南豳州置,治所在新平郡 (今陝西彬縣)。轄境相當今陝西彬縣、永壽、長武、旬邑等縣地。隋大業二年 (606) 省入寧州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復置,開元十三年 (725) 改為邠州。
(1)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改邠州置,治定安縣(今甘肅寧縣)。轄境相當今甘肅省馬蓮河流域及鎮原、華池,陝西省吳旗等縣地。西魏廢帝三年(554年)改寧州。隋大業二年(606年)復改豳州。次年改北地郡。(2)西魏廢帝三年(554年)由南豳州改置,治白土縣(今陝西彬縣西南;隋初移今彬縣,不久改名新平)。轄境相當今陝西省彬縣、旬邑、長武及甘肅省涇川等縣地。大業二年併入寧州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復置。開元十三年(725年)改名邠州。
豳州字典分解
豳的解釋 豳 bīn 古地名,在今中國陝西省旬邑縣西南。 筆畫數:17; 部首:豕; 筆順編號:13533342135333452
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,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(後多用於地名):州縣。杭州。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: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。 筆畫數:6; 部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