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大澂銅柱

歷史字典解釋

在今吉林琿春市東南二十里板石鎮境天文台舊址。為琿春至岩杵河要道。清光緒十二年(1886),吳大澂與沙皇俄國巴拉諾夫在沙草峰南豎立土字界碑時,在第八記號處立銅柱。柱高12.15尺,寬3.03尺,上刻吳大澂手書篆字共四行五十八字:“光緒十二年四月,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,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,奉命會勘中俄邊界,既竣事,立此銅柱。銘曰:‘疆域有志國有維,此柱可立不可移。’”二十六年(1900),沙俄入侵琿春時,將銅柱毀為兩,遷至伯力(哈巴羅夫斯克)博物館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銅柱的解釋 .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其後則又作 栢梁 、銅柱、承露僊人掌之屬矣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易水行》:“手持匕首摘銅柱,事已不成空駡倨。”《新民晚報》..:“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

歷史地名推薦:蕪湖鎮

唐置,屬當塗縣。即今安徽蕪湖市。《寰宇記》卷蕪湖縣:“陳平,縣廢,地入當塗。其實為江津之要區。自唐武德以來為鎮,隸姑孰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吳大澂銅柱歷史

相關歷史

吳大澂銅柱_吳大澂銅柱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