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西道
唐方鎮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,建中二年 (781) 建號鎮海軍。初治昇州 (今江蘇南京市),尋徙治蘇州 (今江蘇蘇州市),後移治宣州(今安徽宣州市); 貞元後定治潤州 (今江蘇鎮江市)。景福二年 (893) 又移治杭州 (今浙江杭州市)。貞元後長期穩定的轄境相當今江蘇省長江以南、茅山以東及浙江省新安江以北地區和上海市。五代時廢。
唐方鎮名。簡稱浙西。乾元元年(758年)置浙江西道節度使,初治昇州(今江蘇南京市),後移治蘇州(今江蘇蘇州市);貞元後治潤州(今江蘇鎮江市),末年又移治杭州(今浙江杭州市)。初期轄境包括今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四省各一部分;貞元後確定為潤、蘇、常、杭、湖、睦六州,相當今江蘇省長江以南、茅山以東及浙江省新安江以北地區。五代時僅領杭、湖、蘇、秀四州。北宋淳化時改為寧海軍節度使。
浙江西道字典分解
浙江的解釋 (1).水名。即 錢塘江 。《莊子》作 制河 ,《山海經》、《史記》、《越絕書》、《吳越春秋》作 浙江 ,《漢書·地理志》、《水經》作 漸江水 。古人所謂 浙
西道的解釋 (1).西邊的路。《漢書·西域傳下·車師後國》:“ 車師王 之走 烏孫 也, 烏孫 留不遣。遣使上書:願留 車師王 ,備國有急,可從西道以擊 匈奴 。 漢 許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