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陘山
在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冷壩。 一說即今扎魯特旗南之奎屯山。唐時為契丹、奚、霫三部族的界山。《新唐書·北狄傳·奚》:延和元年(712),“以左羽林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孫佺,左驍衛將軍李揩洛、左威衛將軍周以悌帥兵十二萬,為三軍,襲擊其部;次冷陘,前軍揩洛與奚酋李大酺戰不利”。即此。又《契丹傳》:至“元魏時自號曰契丹……西奚,南營州,北靺鞨、室韋,阻冷陘山以自固”。
古山名。一說即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西北高原上壩後;一說即今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南奎屯山(奎屯,蒙語“冷”的意思);又說當是今內蒙古自治區與遼寧省之間努魯兒虎山。唐時為契丹、奚、霫三部族的界山。其地高涼,盛夏時可避暑於此。
冷陘山字典分解
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