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橋鎮
②即今陝西旬邑縣東南土橋鎮。《清一統志·邠州》:土橋鎮“有城,當古公原之沖”。
(1)在吉林省榆樹市東部偏南。面積246平方千米。人口4.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土橋屯,人口1680。因有一土木結構橋而名。1948年為土橋區,1956年改鄉,1959年改公社,1983年復鄉,1984年置鎮。2001年十四戶鄉併入。主產玉米、大豆、高粱。有農機修配等廠。榆山公路經此。(2)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部、句容河西北岸。面積67平方千米。人口3.4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土橋,人口 3200。三國時以村北有橋面覆土的石橋而得名。宋稱鎮。1912年分屬江寧、句容二縣,1949年屬江寧縣,為土橋鎮。1957年合永平、濱淮、周子、西城四鄉置土橋鄉,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復鄉,1994年置鎮。產稻、小麥、油菜籽、生豬、家禽、淡水魚、蠶繭、茶葉等。有服裝、機械、化工等廠和橋樑建築業。104國道經此。(3)在安徽省無為縣西南部、長江西岸。面積61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土橋,人口 3000。處江岸港埠間,居民多壘土橋通行,故名。1949年設土橋鄉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復設鄉,1984年改置鎮。1992年民權鄉一部分併入。主產稻、油菜籽。有銅棒、大理石、軋花、糧油加工等廠。無銅公路經此。為沿江內河航運重要碼頭,與銅陵市之間有渡口。(4)在湖南省汝城縣中部。面積73平方千米。人口2.8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土橋圩,人口2870。鎮以駐地名,因集鎮北昔有土橋,故名。1950年屬汝城縣第一區,1956年為土橋鄉。1958年屬附城公社,1961年為土橋公社。1984年改鄉,1993年置鎮。主產稻,並產涼薯、奈李和反季節蔬菜。漁業、養豬業發達。有煤礦和躺椅、草蓆、水泥、鞭炮等廠。設有圩場,為縣第二大集貿市場。汝崇公路經此。名勝有連珠岩。(5)在重慶市銅梁縣西南部。面積52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萬。鎮人民政府駐舊市壩,人口940。清乾隆四年(1739年)建土橋場,因場中心有一土橋得名。1919年置土橋鄉,1958年改建上游公社。1961年撤上游公社,分建土橋公社。1983年復鄉。1993年土橋、新橋、玉峽三鄉合置土橋鎮。產稻、小麥、玉米、甘薯及蠶繭、柑橘等。有建材、天青石、採煤等廠。銅大公社經此。1973年在此出土商代文物方鼎。(6)在四川省金堂縣東南部。面積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土橋溝,人口 2000。以駐地得名。鎮區於清雍正初年所興,是金堂、中江、樂至、簡陽四縣(市)交界地。1949年為土橋鄉,1952年析置楠木鄉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鄉。1983年楠木鄉改名為金樂鄉,1990年土橋鄉、金樂二鄉合置土橋鎮。盛產柑橘、蘋果、棉花。有軋花、榨油等廠。簡土、金樂公路經此。古蹟有五省會館、禹王宮、南華宮等。(7)在陝西省旬邑縣南部。面積97平方千米。人口2.1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北溝村,人口2510。因鎮東土橋得名。清初已為鎮。1950年設土橋區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鎮。主產小麥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產烤菸、蘋果、甜菜。是縣東南部及淳化、彬縣、旬邑三縣交界處農貿集市。特產小茴香。三旬公路經此。(8)在甘肅省臨夏縣東北部。面積6.6平方千米。人口6750。鎮人民政府駐土橋村,人口1280。以村內有土橋得名。1996年土橋村與橋寺鄉的侯段村、山角鄉的尹王村合併設土橋鄉,1998年置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油菜籽。牧業以養牛、羊為主。為縣北農副產品集散地。臨永公路經此。
土橋鎮字典分解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